音平资讯都知道
关注我们 登录 | 注册

哎呀音乐:为什么现在的音乐选秀越来越难看了!

摘自:哎呀音乐|2020-12-29 17:22|作者:XXXMS

文章摘要:但凡是看过近年来几档节目的,都会对节目中选手音乐水平的灾难性表现有一个印象。

有没有人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市场上选秀节目里的艺人,音乐素养似乎越来越低。


似乎是从2018年《偶像练习生》、《创造101》出现以后,国内的选秀综艺的音乐水平出现了断崖式的下滑。

但凡是看过近年来几档节目的,都会对节目中选手音乐水平的灾难性表现有一个印象。

好比,艺人们需要导师从最基础的乐理开始教的片段,居然还会放出来?


而且在座的妹妹们都是已经通过了节目首轮选拔之后的选手哦~

你看他们玩的多开心,你看弟弟妹妹们笑得多甜,你看我们请的导师多负责,你看节目剪辑特别效果多华丽,总而言之,请不要将关注点放在选手们的音乐水准上。
 

虽然不是说不懂乐理的人就不能唱好歌,但这样刻意露拙的同时,还将其作为当期节目的一个宣传点,背后的用意其实是跟《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的剪辑如出一辙:潜移默化地降低观众对音乐输出的期待标准。


国内粉丝经济的初体早在2005年,李宇春时代就已经破土了,但像评委导师的大型教学现场,在2016年之际,还只会出现在海选环节,且严格程度相比今天,简直是天壤之别。


“我想问一下,你知道这首歌是什么拍子什么节奏吗?”

“四三拍?”

从这个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选手的音准其实还算可以,但是在清唱环节,由于她的唱法总喜欢拖一拍的原因,遭到了评委的批评。

“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

看了这个视频你有没有意识到些什么?

是的,短短两分钟不到的一个海选片段,选手总共唱了不到四句,然后三个评委疯狂输出,如果这发生在互联网时代选秀节目中,第二天就是铺天盖地的口诛笔伐。

如今许多对音乐常识缺乏了解的人会认为:“清唱有个音准就不错了,没有伴奏怎么唱准拍子?”

在过去,无论是清唱还是伴奏,唱准节奏是一个歌手的基本素养啊!

如今这个时代只要音准还不错,任何人都可以是VOCAL。

节奏?听不懂你在说什么。


但说句心里话,单论这一段点评。你觉得这三个评委说的有错吗?
 
他们从选手一句的演唱中,就听出了女孩音色优势的同时,瞬间找到了选手的问题以及问题的根源,不计时长地去引导,然后给了个待定,每个对选手的“指控”都是跟一个预备歌手的基本素养相关,这叫专业门槛。

而接下来的这位选手,演唱了一首原创歌曲。

这一段柯以敏的意思是,女孩唱歌和弹琴不在调,而且琶音下行时候分解弹错了。

这首曲子的和弦应该是:Abm—Gb—E—Dbm—Eb

但这名女选手一开始弹的是大三和弦,也就是Ab,而她写的却是小调的曲子,也就是说她整个曲子的架构是错误的。

所以她之后唱的全乱了。

但我觉得从听感上来说,它其实是可以听下去的,也就是不会难听到让我马上把视频关掉。

除了调性不太明确,我听一遍时甚至觉得没有什么问题。

可是这种曲子连海选都无法通过。

如果按柯以敏的选拔标准来要求的话,可以说现今半数以上的原创音乐作品都会被淘汰,因为现如今不按常规乐理出牌的选手实在是太多了。

我们不去论证这种选拔标准是对是错,毕竟柯特科本写歌也从来不按乐理走。但是有一点是有目共睹的,就是这个选拔门槛相对今天的综艺,实在是太严格了。

而那句“你唱东边,弹西边,而我们在中间”更适合用来形容大多数偶像选手们的现场舞台....哦,不对,可能得改成:“你在东边半开麦,乐器在西边挂着看,而我们在中间被禁言”。


可能有人觉得这样对非学院派的选手来说,过于严苛,甚至不太公平,既然要标榜“想唱就唱”,这样的门槛是不是太过了?


但如果对比评委们对专业或者有基础的选手待遇,你会发现,他们真的已经对非专业选手非常温和了,而且这部分选手,评委更注重看音色的独特程度,不仅在耐心地指导,纠正后有起色还可以待定,但是对待专业选手,就完全不一样了。
 
像视频中这位大学音乐老师,评委直接一句:一句一个字的一个音,唱的就不准,然后给淘汰了。
 

还有这段R&B的现场教学,黑楠刚刚在旁边说了句“不错”,就被柯以敏一句“这种R&B是土的”,既然已经有了基础,就会不断地往更高的水平去要求选手。

看完这些片段,观众会记住什么?
 
是记住某个选手的发型吗?或者谁的童年故事吗?亦或者膝盖有没有打粉吗?
 
大多数人都没有吧?为什么?因为那根本就不重要!
 
从音准到乐句,再到呼吸的节奏,这是选手们的节目,但也是全民的音乐课堂,今年还在电视机前看节目的女孩男孩,明年可能就会是因为领悟了这些知识点而冲进十强的选手之一。
 
这是责任感,这叫给乐坛输入新鲜血液。


从2018年《偶像练习生》后爆发的互联网式选秀系列,几乎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无海选。
 
省略采摘、选材、烹饪过程,直接一桌菜摆在观众面前,看似是拔高了上桌的门槛,但其实更接近强制喂食,无论最初的名单是100人还是50人,节目都直接告诉你,这就是今年份菜单上的推荐款。
 
而这些名单里,有Vlog博主,有照片网红,还有熠星的绯闻女友以及被公司强制塞进来的,为参加节目而勉强练习了几天的预备演员。

设想一下,如果还有海选环节的话,将他们放在柯以敏一类的导师面前,他们能够进入百强的可能性还有多少?

省略了海选这一过程后,他们就都能晋级又说明了什么?
 


复制粘贴已然成为了这些选秀节目的固定操作,刚录制完一季,就可以开始为明年的名单一个萝卜一个坑地为明年的名单填上名字了。

提出“ 诠释自我”“ 不定义自我”的《青春有你》以及《创造营2020》的slogan是“ 敢,我有万丈光芒”,在名义上试图突出一个“独立女性”的宣传点,但却都是表面工夫。



复制粘贴已然成为了这些选秀节目的固定操作,刚录制完一季,就可以开始为明年的名单一个萝卜一个坑地为明年的名单填上名字了。

那就有人要问了,为什么这样的情况下,那些人还有这么多的粉丝?就因为长得好看吗?
 
当带着“美颜赛道”的《明日之子》的到来、当龙丹妮问选手,是不是在膝盖打了粉,当评委导师名单里,专业音乐人的占比越来越小,直接将“市场考核类人员”放置其中的时候,这些节目就与音乐的关系越来越小了。
       


其实,如果这些操作只是为了做好一个娱乐综艺节目的热度,大多数人是可以做到眼不见为净的,但偏偏它们都爱打着音乐的名义、打着为音乐行业输送新鲜血液的责任大旗,在一个个类似于#出圈的音乐舞台#的微博热搜下,全是粉丝对“全开麦”的追捧。
 
不好意思,全开麦难道不是一个歌手的基本修养吗?而且还是在选秀比赛的舞台上,你不全开麦,让别人怎么评分?

而现在的选秀节目,是娱乐综艺?还是网红真人秀?佼佼者人选都是还需要跟家人科普的水平,点开节目的歌单,几乎跟点开抖音排行版或者粉丝打榜来的音乐排行版,并无区别,好像哥哥姐姐们都很高品质,但就是没有可以单拿出来的音乐作品。
 
这一切发生的是那么猝不及防,又是那么的有迹可循
 
而这也是从这些节目走出来的选手极易“翻车”的根本原因,脱离了节目营造的氛围,各自能凭实力走的路并不长远的同时,明年就会有一个新的替代人选,而这种年更,甚至月更的新鲜血液对于音乐圈的发展来说,除了营造欣欣向荣的假象以外,别无用处。


稍微跑一下题。
 
为什么那会儿听说各个网综选秀跑去找丁真的时候,那么多人反对?或者,为什么从一开始,“丁真+偶像选秀”是一个可以成立的组合句式?

 
答案已然都跃然纸上了,对吗?
 
句式成立因为丁真有热度的同时,再次证明了这些选秀已然没有了所谓的专业门槛,反对则是因为我们都不愿看到一个美好纯净的人和事,演变成一出闹剧,甚至悲剧。
 
"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所谓的“养成系”到底养成什么了?
 
偶像选秀节目中走出来的选手们,无论在不在最终的出道名单之中,音乐代表作依旧保持未知状态,反而综艺节目都成为了他们大多数人的市场下沉点。
 
“一路吃”
“鬼屋之旅”
“做饭烧菜”
“宿舍分房”
“房车嗨翻天”
 


那再来看看从互联网选秀之前,粉丝经济之后诞生的选手们都怎么样了?
 
单说周笔畅、张靓颖,还有谭维维,这几位前辈级的选秀选手们,人手都至少三首以上的,国民度与质量并存的代表作,周笔畅的《笔记》、《谁动了我的琴弦》、《最美的期待》等,张靓颖的《画心》、《如果这就是爱情》、《终于等到你》等,谭维维的《缘分一道桥》、《谭某某》、还有才发行不久的《小娟(化名)》。。。
 
他们身上也都有过争议,甚至很多人在离开比赛之后,都在极力地想要甩掉“选秀熠星”的标签,其中还有人有过花边新闻,但没有影响到的,是他们的歌唱事业。


为啥?因为实力呗,还能是为啥!



音乐是娱乐生活的必需品,但娱乐不是音乐的主要构成要素,低门槛的音乐类选秀不是在为音乐圈输送新鲜血液,而是在将门槛一再拉低的同时,抢占本该属于出色歌手的市场。


而这绝非是一句“劣币驱逐良币”就能说清楚的。


《乐队的夏天》一季,当年之所以能在一众少男少女偶像类选秀中,杀出一条血路的关键原因,不只是因为它是国内互联网时代的一档乐队选秀,而是因为那些人作品的可沉淀性。

 
痛仰《我愿意》的半音,旅行团《氧气》的宏伟编曲,他们不是来节目现学现卖,不会因为乐评人的几句点评就回到后台哭的稀里哗啦。

我作为一个观众,轮不到我去操心他们的公关团队、他们的输出效果,因为他们比所有人都更清楚自己要做什么音乐,要怎么做音乐,这也是他们作为一个音乐类选秀选手该有的基本素养。
 
同时,是我们应该对音乐选秀该有的期待门槛。



分享到:
栏目热文
  • 行业
  • 评测
  • 技术
  • 下载
  • 翻唱
最新商品
最新套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