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平资讯都知道
关注我们 登录 | 注册

客家“硬颈精神”与摇滚乐的奇妙碰撞,只为挽救即将消亡的客家话

摘自:果酱音乐|2017-04-28 16:15|作者:晓楠

文章摘要:你听过国语唱的摇滚,粤语唱的摇滚,但你听过客语唱的摇滚吗?如果你没听过,真是莫大的遗憾。不仅是错过好音乐的遗憾,还是遗忘过去和历史的遗憾。当客家话正在消亡的边缘苦苦挣扎时,有这样一群年轻的客家人,用音

你听过国语唱的摇滚,粤语唱的摇滚,但你听过客语唱的摇滚吗?如果你没听过,真是莫大的遗憾。不仅是错过好音乐的遗憾,还是遗忘过去和历史的遗憾。当客家话正在消亡的边缘苦苦挣扎时,有这样一群年轻的客家人,用音乐扛起了传承客家文化的大旗……

(张剑锋、符颖萍、秋林、陈善宝)

谁来挽救即将消失的客家话?

许多人以为,客家人是一支僻远的少数民族,这种误解由来已久。实际上,客家人是一个民系、一个族群,范围也不仅局限于广东地区,而是广泛分布于广西、湖南、湖北、四川、江西、福建、江浙、河南、山东等十几个省市,甚至遍布目前。

(陕西的客家人)

客家人何以能分布如此之广?回溯历史,客家人根源于中原河洛,在约两千年的历史中,为躲避战乱,经历六次南迁,在动荡中播撒下客家人的星星火种,成为许多地区的原住民。清朝末年,由客家人发起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清廷对残留部队进行围剿,致使大量客家人流亡海外,客家人的足迹也因此扩展到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泰国乃至世界各地。

由于族群散于四海,所以客家人是中国唯一一个不是以地域来区分的族群。客家人身份的唯一认证就是客家话,不论你身处何处,只要会讲客家话,就是自己人。

(画卷《从围龙走出的客家人》局部)

但令人痛心的是,祖辈沿袭的客家话正在快速消失。如今,目前有约1.2亿左右客家人,但其中会说客家话的只有4000万左右。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客家话成了人们心急甩掉的“包袱”,似乎只能苟存于老一辈的回忆中,却被年轻人所遗忘。

方言是文化的根,失去方言的文化,犹如无根之木,最终必然归于尘土。客家话正走在消亡的路上,客家文化将何去何从?“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的古训仍然在耳畔回响,紧要关头之际,谁来扛起挽救客家话的大旗?

所幸,有这样一群客家人依然清醒,他们怀着对故乡的眷恋,对客家话的热爱,用音乐扛起这面大旗,用歌声告诉所有人:我骄傲,我是客家人!

“客语摇滚”从诞生到踏上迷笛舞台

弘扬客家文化的“协会”不计其数,但除去吃饭聚餐、空喊口号以外,并没有什么实际行动。所谓“专家”也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他们宣扬的“客家山歌”已被时代巨轮碾压,无法得到广泛的推广。什么样的方式能让年轻人真正接受客家话,真正参与到弘扬客家文化的队伍中来呢?

(张剑锋在采访中倡导客语摇滚)

关于这个问题,来自广东省陆河县的张剑锋一直在思考。他混迹于摇滚圈多年,和中国鼓王赵牧阳、推乐队的王磊都是相识多年的老友。他发现每次在KTV里,即使是不会讲粤语的朋友,当Beyond乐队的音乐响起,他们几乎每一首都能用标准、流利的粤语唱出来。

(Beyond乐队)

如果Beyond的摇滚带动了粤语的流行,为什么不能用客家话唱摇滚,让更多人爱上客家话呢?“客语摇滚”的想法开始萌芽。

这时张剑锋结识了另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人——邹锦龙。2014年7月,流浪歌手邹锦龙的一首客语摇滚《我是客家人》在网络上大热,点击率近5000万,在客家族群中引起轰动。张剑锋意识到机会来了,便一时间联系到他。

(邹锦龙在客家土楼)

某天下午,张剑锋交给邹锦龙六首词,仅仅用三四个小时,邹锦龙就谱出三首歌的曲,张剑锋一听,惊喜万分,自己的词被出色的用旋律表达出来,两人冥冥之中仿佛有了一种默契。邹锦龙的创作才华也更坚定了张剑锋的想法。

(张剑锋和邹锦龙在客家苏家围屋)

2015年张剑锋连续撰写并发表两篇专题文章《论客语摇滚将在弘扬客家文化中发挥的巨大能量》及《客语摇滚为什么没有占据华语乐坛的一席之地》。

2015年5月开始,张剑锋负责策划、邹锦龙负责创作专辑《我是客家人》,并于2016年7月8日顺利发行。这是中国大陆一张纯客语摇滚专辑,邹锦龙也被称为“中国客语摇滚一人”

2016年8月,张剑锋一手策划的大客家目前首届客语(摇滚)音乐节开幕,邀请了客语音乐人邹锦龙、秋林、庸人乐队、伯乐乐队、火焰虫乐队、YOUNG乐队、陈善宝、陈梦荞、余畑龙、张杨、单行道乐队,嘉宾是王磊和他的推乐队。

这次音乐节为一直默默努力的客语摇滚音乐人提供了展示的舞台,是客家人一次用最古老的语言集体发出最年轻的声音,更是客语音乐颠覆传统的一次革命,为此付出的所有团队都将载入客语音乐的史册,因为他们都是践行者。

(邹锦龙在音乐节现场演唱《大客家》)

2017年1月1日,在迷笛跨年音乐节上,邹锦龙带着客语摇滚站上了唐舞台,这是摇滚圈对客语摇滚的一次肯定,也是送给所有坚持用客语唱歌的音乐人最好的礼物。

(邹锦龙在迷笛音乐节)

与生俱来的“硬颈精神”和摇滚乐碰撞出新火花

其实,客家话和摇滚的结合并不是一次意外,而是久违的重逢。客家精神的核心,就是两个字:硬颈。硬颈是一种源自血液的倔强,一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固执。不论是古代南迁僻壤开荒的客家人,还是近现代掀起革命浪潮的客家人,都沿袭了“硬颈”的精神。

客家人在马来西亚被称作“番薯人”,意思是客家人在哪里都能顽强生存,就像番薯一样,落地生根。面对苦难和强权,永不低头,誓死抗争。

这种硬颈精神在摇滚乐的衬托下,带给人更强大更震撼的体验。在《我是客家人》这张专辑就是出色例证。《大客家》中邹锦龙用有力的摇滚嗓咬字清晰地唱着客家话,寥寥几句便唱出历史的沧桑和胸中热血,此时语言已经不再是隔阂,客家话穿越历史的千年风尘,依旧能给心脏有力的一击。

更令人感动的是,客家人一直在音乐里倾注的“落叶归根”的情感。落叶归根在客家情怀中尤为重要。很多人身处异乡直至终老,便埋葬在异乡的墓园中,但这在客家人眼里,是不能接受的。客家人在七十岁以后便不再出远门,唯恐死在异乡。即使在外地去世,尸体也要运回故乡去安葬。

“漂洋过海到南洋,魂牵梦萦转家乡”,在客家人的歌里,我们能听到童年嬉戏的情景,听到他们心中最熟悉的风景,听到客家人传统的风俗,歌里充满对故乡的深切怀恋。这种亲切而温柔的小调,用婉转细致的客语唱出来,会让每个孤独的异乡人落泪吧。

(秋林演唱《老五叔公》现场)

不仅是客语音乐革命倡导人张剑锋和中国客语摇滚一人邹锦龙,还有入围第七届台湾金曲奖“最佳客语专辑”和“最佳客语歌手”两大提名的秋林以及选择客语童谣作为突破口的陈善宝,还有更多坚持用客语歌唱的音乐人,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母语,一直在默默的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我相信,只要有这样一群人在,带着永不认输的硬颈精神,带着对故土的一腔热血,客家话不会消失,客家文化也一定会拂开历史的灰尘,再次熠熠生辉。

分享到:
栏目热文
  • 行业
  • 评测
  • 技术
  • 下载
  • 翻唱
最新商品
最新套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