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平资讯都知道
关注我们 登录 | 注册

为什么过去的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比现在的音乐综艺节目更好看?

摘自:哎呀音乐|2020-05-04 10:32|作者: 哎呀妞

文章摘要:今时今日,我们已走到后音综时代,迷恋和脱粉一样容易,成名和倒塌一样迅速。所有以音乐出发的,最后都裹进了流量与浮躁的洪流里摇摇欲坠……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似乎很久都没有看到一档好看的音综了?


即便是前段时间爆火的青春有你,除了淡黄色的长裙和那声作出天际的哇偶,

它真的还有其他吸引你的地方吗?


原以为老牌节目歌手会带来一丝慰藉,没想到歌手也是狗尾续貂,日薄西山了,随着总决赛冲上热搜的,竟然是“歌手剧本”和‘歌手难听“。


今时今日,我们已走到后音综时代,迷恋和脱粉一样容易,成名和倒塌一样迅速。所有以音乐出发的,最后都裹进了流量与浮躁的洪流里摇摇欲坠……


为什么十几年前的音乐综艺比现在更好看?


中国的音乐节目,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那时有个节目叫中国青年歌唱大赛,主办方是央视牵头,参赛选手要么是科班出身,要么就是专业院校的学生,与其说是一场选秀,不如说成是一次大型艺考。


比赛现场,评委面无表情,惜字如金,除了去掉一个较高分,再去掉一个较低分,节目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看点。



单调的流程和高高在上的观感在观众心中并没有留下什么波澜。


而随着新千年的到来,普通草根对参加选秀节目的需求日益增长。正如纪敏佳所说:因为观众需要一个有参与性的节目,不能你自己搞自己玩,大家也要玩。


2005年,主打平民性的超女应运而生,参赛标准就一条,只要是你是女生,就可以来参赛。


低门槛的诱惑,使得那一年的超女盛况空前。


超女报名人数一度突破15万,15 万人报名是什么概念?至今没有出现,报名人数能超过超女的选秀节目。


当年的现场:杭州,5000人排队,12 个小时的等候,就为了填一张报名表。



更夸张的是成都,报名首日就涌来十五万 人,甚至还有从内蒙古坐二十几个小时火车赶来的。



参赛选手的年龄上可以达到 89 岁,下可以达到6岁。真正意义上达到了老少皆宜,全民狂欢。


连出租车大哥都心动了,甚至忘记了自己的性别。


最有趣的莫过于节目海选现场的表演了。


没有任何滤镜美化的全程直播,不修音不加伴奏的纯人声清唱,没有任何多余情节不需要个人介绍上来直接唱,有些人刚开口就被劝退。


有的一上场就开始开个人演唱会,抄起扫帚当话筒:



有的记不住歌词,干脆写在手上当提词器:



有的怕自己去参赛,家里的小狗孤独,索性一起上场:



更夸张的是,唱到一半客户来电话了,:“不好意思,我先接个电话。”


唱的歌也是五花八门,奇形怪状。


连话都说不清楚的 6 岁小姑娘要唱蔡依林的《爱情 36 计》:“是谁说漂亮女生卖大脑,只懂得暧昧和虾饺。”唱完被评委劝退:年纪这么小还是多学学儿歌,别整天爱情来爱情去的。



即便都表演的有点不忍直视,难以入耳。但也都不妨碍他们的自信:有个选手怕自己以后太红了,临走前还主动要给评委们留个签名。



正是在这样一锅大乱炖中,顶着刺猬头,跳着拉丁,声音像男孩子的酷女孩李宇春,打鼻钉露肚脐,笑起来整个教室都能听到的何洁,不会化妆,顶着高入云端发际线的张靓颖,戴着眼镜,全程紧张连话筒都掉到地上的周笔畅。


她们最终,走到了决赛,拥有了自己的粉丝团,也完成了蜕变。


在最终的pk中,为了给自己的偶像拉票。成千上万的粉丝走上街头,举着偶像超大幅的海报,拿着扩音器高喊着口号呼吁路人支持她们的偶像。



在那个投票还需要靠短信的时代,短信投票费用的较低标准为0.5元/票(移动用户是1元/票),而当时的一杯奶茶也就两块钱。


即便是这样,最终累计总票数还是超过了3亿次,而在总决选直播的区区2个小时里,全国观众总共就通过短信投出了8153054票,李宇春一个人就拥有了三百多万票。 



如今,已经过去了整十五年。当年稚嫩的偶像们也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那些为偶像而疯狂的粉丝们也都变得理性和冷静,走到人生新的阶段。


但不变的是,这些粉丝依然还是爱着她们的偶像。


人们不禁发问,那时候的超女到底有什么魔力,能在人们心中留下这样深的印象?


其实,台下的粉丝之所以爱着台上的偶像,正是因为台上的超女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她们的追求与渴望,那些自己想表达的,偶像可以帮她们表达,那些自己想做的事,偶像可以做到。


留着短发的李宇春,代表着叛逆张扬不循传统的个性。家境普通酒吧卖唱赚生活费的张靓颖代表着独立自主的励志。


不管是登上时代周刊的李宇春,还是与国家总理温家宝亲切握手的周笔畅,人们在她们身上看到的,是一种梦想的可能性,那时候的人们,真的相信通过参加一次选秀,自己的梦想就可以实现。



所以,各种各样的女孩,带着这样的想法,从四面八方赶来这里,期待站在舞台上去发光发亮。


正是因为这种朴素且简单的内核,超女才掀起了全民热。


超女掀起的狂热,让各大卫视看到了选秀的巨大市场,从而催生了大量同质化的节目,过度的娱乐化催化了限娱令的诞生,将中国音乐综艺打落低谷。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后,中国音综在2012年赢来了触底反弹。


一档由国外引进的本土化节目《中国好声音》横空出世,推椅转身,抢人大战的全新模式,以演唱实力为晋级标准的高要求,成功地将大众的视线从一众已经在苟延残喘边缘的选秀节目中,给拉回到了音乐的本质。



那年夏天,好声音几乎成为了家中一个不用抢遥控器的节目,一家老少都能在节目里找到自己喜欢的歌手和曲风。


“啊呀,转了,转了,我就知道,庾澄庆肯定会转的!”



而导师们为了抢到高品质歌手,而“唇枪舌剑”,妙语连珠更是制造了大量的话题和笑点,热度可比“Freestly”大出好几个次元。


杨坤的出色拉人话术出圈到拥有专属的百度词条:


邓紫棋后来在有嘻哈的那一句“我帮你唱Hook”,估计也是从当年那英那句“我帮你唱和声”学来的。哈林就比较逗了,也没有什么花哨的话术,从座位上蹦起来口中一个劲儿喊着。刘欢,作为大多数选手们“爸爸妈妈的偶像”,当然要保持稳重,所以只好打温情牌——“跟着我们中的任何一个都有好前途,但我会给你较好的。”


无论是搞笑的、亲切的,甚至尬聊的,每一个都是他们自己的样子。



节目播到后半程,收视率直接破4,总决赛更是达到惊人的6.1%,其收视成绩、话题度、广告费,不断刷新人们的想象。


中国好声音的火爆,将音乐综艺的从超女的1.0时代过渡到了2.0时代。


即便《中国好声音》比起超女来,把参赛的门槛有了一定程度的拔高,但草根选秀的内核依然没有改变。


节目在初期的选拔中,会有专门的人去民间寻找出色的人才,然后会对应选手的出身和背景整理成一个故事,在比赛中,由导师提问,再由选手自己讲出。那还是一个男选手敢名正言顺带着正牌女朋友,去参加比赛的年代,因为他们就是去唱歌的。



回看一季好声音的选手集锦,真的是“神仙打架”,会有那种没有被选中而让你觉得可惜的参赛者,但没有那种被选中之后被质疑的。


因为节目没有大手笔地去做后期修音,搞得所有人都出色地像行走的CD,也没有故意制造导师和观众的矛盾点来炒话题。



操办过超女快男等爆火节目的湖南卫视眼看浙江卫视凭借中国好声音风头十足,也准备做一个节目分一杯羹。


这个任务交到了洪涛手中,在2013年,湖南卫视买下韩国一档节目的版权,引进中国,创造了《我是歌手》这一全新的节目。



比赛形式与以往其他节目较大的不同就是,参赛选手不再是普通草根,而是已经成名多年的一些实力歌手。


一季时,洪涛从湖南飞到北京,又从北京飞到重庆,不顾台领导、专家顾问、团队成员的全体反对,毅然决然地请来黄绮珊:“她一定会是这个节目当中的一个核武器,所有领导都反对,但我当时就说,我作为一个总导演,一定要她,而且一定要相信她。”



这句话无论是放到现在还是当年来说,都合理,就是在国内主流音综里,几乎再也找不到第二个愿意在那时给黄绮珊舞台的节目了。


盘点前几季节目的“黑马”们,舞台和时间都证明了一个好音综可以对乐坛的正面发展起到多大的推动作用!


作为歌手节目的“定海神针”,梁翘柏则显得有些低调,他总是坐在角落里,托着腮一言不发地操作电脑,默默解决掉所有问题。



他的及其安静,在纷乱的人群中尤为显眼,与洪涛凑在一起,形成了歌手节目一动一静的出色画面,成为了无数观众心中的共同回忆。



歌手的初衷,是为了把更多的高品质歌手请到一个舞台上来,通过竞演的方式为观众们带来更多不一样的音乐,让观众看到这些歌手的另一面。这是导演洪涛的梦想,也是歌手全体工作人员的梦想。


于是我们可以看见:


一本正经的韩红唱起了摇滚和流行歌,没事儿还能扭着肉肉的腰肢来一段rap:



国民级草原大汉腾格尔竟然是个逗逼:



以嗓门大著称的谭维维原来唱起民谣来这么深情:



最颠覆人想象的是,温文尔雅的李健竟然是个段子手:



全新的形式和歌手的卖力演出,很快取得了成效,歌手收视率一度超过老牌综艺《快乐大本营》和《非诚勿扰》,成为一档全民性节目。


把节目做到殿堂级音综的水准的背后,是导演洪涛和节目组的不懈努力。


工作人员经常会整理各种素材、合版、歌曲剪辑到深夜,一季首播的时候,有些工作人员甚至三天两夜没有回家,衣食住行都在工作室完成。



每个桌子上巨大的显示屏常常亮着,闪过无数个镜头。


在这里,这些光照得好像从来都没有黑夜。



严谨,是歌手所有工作人员的一准则,为的就是把较好的节目呈现在观众面前。


她们熟悉每一个歌手,每一个环节,每期不计其数的素材需要整理,竞演歌手们三十几台机位下演唱镜头的捕捉;甚至因为一位观众的某个神态动作被发掘,需要为此盯着屏幕找上数个小时;因为惊悉一位歌者、一位音乐人的离世,在送播前的最后一两个小时加急制成小片表达无尽哀思……


这是《歌手》一直所秉承的坚守,也是它之所以火爆的原因。


除了节目组的用心,参赛歌手也有着他们的追求,我是歌手第四季洪涛想请张信哲来参赛,但张信哲却迟迟没有答应。


网传张信哲将参赛的消息一度被定为谣言,直到张信哲真的登上了歌手的舞台,那晚他携手近20名童声合唱登台,共同演唱了一首《亲爱的小孩》,感动不少观众。



事后才知道,张信哲与洪涛做了一次“交易”,张信哲来参加比赛,歌手节目会发起一次公益活动,援助台湾偏远地区的小朋友,获得音乐教育的资源。


以前的音综好看,贵在那份真,不管是超女的“全民皆赛”,还是中国好声音的“你的梦想是什么”,亦或是歌手的“一切都是为了音乐”,离不开的都是那份对音乐和梦想简单追求。


不黑不吹,当年快男亲自去邀请的参赛选手是武音的华晨宇。



现在音综找的是网红、视频、图片博主,或者自带话题热度的前对象。



而如今的音综之所以不好看,是因为其中掺杂了很多功利和浮躁的因子。为了流量,而放弃之前的初衷和坚持,表面上看起来,节目中的梗多了,流量多了,似乎很热闹,但已经很少有节目里的歌能被普通听众加进歌单。



一个只靠梗和炒作火起来的节目并不会让观众有多热爱它,而且这种批量的炒作也会败坏路人缘。


而对于选手来说,短暂流量洪流聚合给选手带来的热度,终究会因为没有实力没有作品,而被淹没在流量的大海中,等节目过去,观众除了能记住几个梗,并不会太多的关注这些浮躁的艺人,大浪淘沙,日月更迭,新的节目会出现,新的梗又会出现,观众热衷于追逐的都只是那些梗带来的快乐而已。


归根结底,一档节目长命与否,最终还是要落到节目的质量上来。有了口碑自然会火爆,但如果只靠着炒作和玩梗,鼠目寸光的榨干最后一点流量,最终也只能被流量所反噬。

分享到:
栏目热文
  • 行业
  • 评测
  • 技术
  • 下载
  • 翻唱
最新商品
最新套装
相关产品
热卖促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