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平资讯都知道
关注我们 登录 | 注册

历史上的电钢琴以及电风琴的前世今生

摘自:键盘中国中文期刊 |2020-01-13 09:42|作者:PrehistoricTuna

文章摘要:电钢琴,即electric piano,是音乐历史上非常特殊的一类乐器存在。

电钢琴,即electric piano,是音乐历史上非常特殊的一类乐器存在。它们特别的声音和独特的个性在人类的音乐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R&B、各类Jazz、Pop、Ballad和Soul音乐来说,电钢琴的声音更是组成整个音乐织体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剂甚至是主体,直到今日,这些Vintage EP的灵魂依然流淌在音乐宇宙的血脉里。



虽然基本上不会有人看,而且能搜到这里的人基本也都了解,不过姑且还是再提一下吧,这里所指的电钢琴“Electric Piano”是真正意义上的电钢琴,和常见的数码钢琴没有任何关系——无论是家用还是舞台用,便携的、立式的、三角又或者混合型的,它们和这里要描述的电钢琴都完全不同,倒是大部分的数码钢琴里都一定会有一类声音叫做E.Piano,而这个E.Piano的原型才是真正的电钢琴,(。-ω-) 这也是为什么“电钢琴”里还会有“电钢琴”音色的原因(好绕。。。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乐器如此特别,以至于几乎所有的综合音源、软件、硬件,甚至是通用MIDI标准的128种采样里都会保存有电钢琴的声音,甚至是一整个类目的声库呢?

先具体说一下概念:所谓“电钢琴”这个中文单词太有迷惑性了,因为电作为形容词几乎可以形容一切用电的事物,但不同类的电器产品相去甚远,就好像智能手机和钨丝灯泡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东西一样。这里英文给出了准确的释义:electric在英语中是电的形容词形式,但它一般是指电气化的意思,这和电子化比如electronic存在着微妙的差异,而电钢琴就是指被electrify的piano,也就是电气化钢琴,它们基本是electro-mechanical形式的电路拾音的机械钢琴。至于我们常说的“电钢琴”英文的定义就更明确了,即Digital Piano——数码钢琴,以集成电路和存储单元为核心的乐器;从大类上说数码钢琴属于电子乐器,而电钢琴属于原声乐器,就像电吉他,所以从亲缘上讲,不如说电钢琴和电吉他的关系还更近一些,和数码钢琴是完全没有。


早在192x年的时候,贝希斯坦(C. Bechstein)和西门子联合德国柏林的大学就设计制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电声钢琴“Neo-Bechstein”(所以说电气化乐器的历史其实还蛮长的,就像电动汽车其实早就出现过),今天至少还有两台幸存的Neo-Bechstein保存在维也纳和柏林。

相比于音乐会三角钢琴,这台Neo-Bechstein属于一台Baby Grand(小型三角钢琴),但它可以通过连接扩音器达到扬声扩音的目的,而不需要像大型的三角钢琴那样依靠庞大的躯体容纳足够的共鸣腔室,这也是电钢琴被发明的最初目的。他和普通的三角钢琴一样依靠琴锤敲击琴弦,不同的是每一组琴弦下还绑定有电磁拾音器,每一次琴弦的震动都会引起电磁拾音器内的电流变化,从而pick到一个电信号,再经过放大电路,这个信号通过扬声器最终被放大转换为物理的声音。从原理上讲,这类电钢琴和电吉他原理别无二致,不过电钢琴诞生的比电吉他更早,但是电钢的大规模流行则是在电吉他之后(电吉他发明于30年代,50年代的Les Paul和Stratocaster出现之后,电吉他被广泛运用,而Wurlitzer和Fender/Rhodes紧随其后出现)。


历史上诞生过的机电式电钢琴大概分三类:击弦型(string)、音叉型(tine)、还有簧片型(reed),而今天的电钢琴大类下,还要考虑到一些特殊的存在:Clavinet(一种机电式Clavichord)和FM合成的电钢声(FM E.Piano,源自于YAMAHA DX7)。事实上,真正让电钢琴独成一类的并不是早期这些基于钢琴改造的拾音放大电钢,而是后期出现的声音风格与众不同的tine电钢和簧片电钢。在众多电钢琴中,因个性独特而对今天的音乐风格产生深远影响的主要就是:

·Wurlitzer 1xx、2xx/200A——Reed电钢,Wurlitzer本身是一家美国的钢琴制造商,Wurlitzer也是最早流行的电钢琴,在软音源里它通常被称为Wurly或者Reed EP,它的声音很短促、锋利,没有那么强的泛音,因此也显著区别于类似的Rhodes电钢。


·HOHNER Clavinet——机电式古钢琴(这里指Clavichord),由德国HOHNER公司(对,就是那个HOHNER口琴)在上世纪60-80年代生产,常配合哇音(wah-wah)或失真(distortion)效果器使用,广泛应用于那个年代的funk和摇滚音乐,特别是funk的一些细分流派,Clavinet简直就是标配,最出色的型号是Clavinet D6,软音源里通常简称Clavi。


·Fender/Rhodes MK I Suitcase(1960s-70s)、MK I Stage(1970s)、MK II(1979)、MK V(1984)——Tine电钢,因其出色的声音几乎成了电钢的代名词,在软音源里它通常被简写为RD或者Tine EP,有多个不同特性的变种,电钢琴的定义者,对Jazz、RnB等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Rhodes依然流行,不管是真实的Rhodes还是存在于各种音源中的。


·YAMAHA CP70/80——传统击弦电钢,suitcase样式的baby grand,本身结构和小三角除了没有共鸣腔容积以外没太大差别,而经由自带的效果器和特定的箱体(cabinet)放大以后因其warm、ambient的声音而区别于普通钢琴,停产后被收录于GM音源和YAMAHA的音源中。


·Dyno Rhodes——由美国一家名为Dyno My Piano的电钢琴改装厂改造的Rhodes,被电钢琴收藏家广泛收藏,它同时也是DX7里多个合成电钢的原型,在软音源里常被称为Dyno。


·FM EP——源自于YAMAHA DX7合成器里的一部分program,DX7本身不是电钢,不过由于DX的EP声音太过独特,甚至于影响了一整代的音乐风格(甜水电钢),因而在今天也被划归到电钢类目里。DX EP本身合成的是Tine EP,不过由于它的FM合成声都带有一种类似于Glockenspiel/Celeste(钟琴)的金属感而显著区别于真正的Rhodes,反而成为了独树一帜的声音(DX最出名的就是E.Piano和E.Bass)。


时间来到大概上世纪50年代前后,一位名叫Harold Rhodes的美国音乐教育家认识了Leo Fender,对,就是Fender Guitar的创始人。Fender在50年代设计制造了Telecaster和Stratocaster,之后,这两人合作创造了一款叫Piano Bass的像玩具钢琴一样的小型电钢琴,它只有低音音域,专门充当bass使用。后来,直到上世纪60年代中旬(1965),一台Fender/Rhodes电钢诞生了。

这一时期的Rhodes电钢,是由Fender的美国工厂负责生产。这种电钢不同于以前的电路拾音钢琴,Rhodes为了缩小尺寸,更加便于搬运,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设计:它用一种被称之为“tine”的金属棍(类似于音叉)作为“弦”,琴锤向上敲击tine之后在tonebar中引起震动,但这个物理震动并不会产生很大的声音,而是被粘在一侧的电磁拾音器接收到这个震动转换而来的电信号,再经由自带的前置放大器(pre-amp)和扬声器进行放大产生声音。这种新的设计极大的缩减了Rhodes的体积,而且也使得Rhodes的外形设计不必要参考三角或者立式机钢,它的样子就像一个老式的suitcase旅行箱(或者说像一个更偏平的spinet piano),而且事实上,后来的一些Rhodes也都真的配备了suitcase,可以方便艺术家扣上盖子带走。

Rhodes的tine,也就是Tine EP的由来

一组tine

tine、pick-up和tonebar在Rhodes内部的安置,下面是木制的琴锤以及擒纵结构

Rhodes一共生产过多代产品,其中早期的Rhodes是挂着Fender/Rhodes标志,由Fender工厂生产的Rhodes;再到后来Rhodes单独成立一个品牌,以方便Rhodes电钢琴可以在美国的Fender吉他经销商以外的地方销售;再到后来,Rhodes与Fender分离,Rhodes成为独立运营的公司,最终由于资金链问题被Roland收购后退出历史舞台(但后来Harold Rhodes又重新把品牌买了回来建立了新的Rhodes公司)。在众多的Rhodes中,最出色的莫过于70年代前中期的Suitcase型号和Stage型号。

Suitcase型号实际上就是早期生产的Rhodes经过了一些改进,它有木制的键盘,像旅行箱一样的外壳,自带一个vibrato颤音电路效果器;它有73键(E1-E7,或某些计量方式的E0-E6),于1973年开始生产,同时前面板的右侧也贴着SeventyThree的字样;最主要的是,它是自带扬声器箱体的型号。而且这个时期的Rhodes标志还都是一套艺术字样的Fender/Rhodes。Suitcase型因其自带的vibrato效果(实际上可能是tremolo,因为它的颤音是音量上的变化并不是音高的变化)而具有标志性的声音:低音低沉,有点像bass一样的效果;而高音明亮甜美,听起来有些像振琴(vibraphone);中音温暖,而且中低音域如果用力下键还会产生一种非常特别的个性,被圈内人称之为“bite”或者“bark”(大概,反正就是声音会突然变闷)。当打开vibrato效果器后,它就具备了几乎是出色电钢琴标志性的带有颤音的迷幻效果。

Fender/Rhodes MK I | 1973 Suitcase的标志

1973款自带vibrato效果器,可以调节速率

后来在1975年,一方面大概是为了方便销售,Rhodes去掉了Fender的标志,以在Fender以外的经销商处出售;另一方面,为了满足更加便携的需求,新生产的Stage型号不再配备cabinet,不过依然是木制键盘和73键标准。Stage型号同时也不再自带效果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bass boost低音增强,因而1975的Stage型号可以产生更闷,更bass的声音。

去掉了Fender标的Rhodes MK I | 1975 Stage

Stage型的bass boost

在这之后,Rhodes的生产品控每况愈下,质量参差不齐,新生产的型号材质也逐渐开始缩水,到了1979年,Rhodes推出了换塑料壳的MK II,但与此同时,重量也变得更轻了。80年代Rhodes和Fender彻底分离,在1984年时,Rhodes推出了全塑料外壳和键盘的MK V,它终于轻到确实可以称之为便携式键盘了,MK V虽然没有达到MK I的高度,但却因为方便携带被现场艺术家广泛使用。1985年后,受到当时合成器潮流的冲击,特别是DX7之类的畅销,导致Rhodes公司资金链断裂,被迫将品牌出售给了Roland。Roland虽然买下了品牌,但并没有打算继续生产电钢琴,这个品牌也就暂时退出了历史舞台(当然实际上并没有,在retro大潮的影响下,Rhodes后来卷土重来了,很多人怀念真正的Rhodes声音,Rhodes也在后来的MIDI标准中被收录为E.Piano,并且被大量音源采集)。

Rhodes在近半个世纪的音乐历史上留下了太多的足迹,直到今天,虽然使用真正的Rhodes的大多数是职业的爵士乐艺人、收藏家等,不过这并不影响Rhodes早已被收录进各种音源中被编曲人广泛使用。它兼备钢琴的情感表达力以及像是振琴八音盒这种打击乐键盘的灵动甜美感,它没有钢琴琴弦那种强烈的共鸣,这一点使它不同于钢琴,并定义了电钢琴这个特别的存在。R&B应该是被电钢琴影响最深的流派,鉴于我不打算搬运视频而且B站也难找这类视频,大家可以自己去听一听这类的音乐,远的不说,近的我能想到的大概……也许是方大同的歌?

超轻超便携,塑料外壳带支架和旅行箱的Rhodes MK V | 1984

Rhodes电钢琴实际上还带起了很多周边产业,比如当时有一家叫Dyno My Piano的改装公司专门改装Rhodes等电钢琴,经他们改装的电钢琴常被称为Dyno,改装的重点主要在箱体、输出、效果器等等方面。而经过改装的Rhodes也被赋予了更特别的个性,Dyno Rhodes的声音往往更加甜美、charm,成为了一种出色的声音代表。

组成Rhodes的零件

但实际上在Rhodes之前,另一家美国的乐器制造商Wurlitzer就已经发布了一系列流行的电钢琴。1955年,Wurlitzer发布了100系列电钢琴,原理上Wurlitzer和Rhodes差不多(确切的说是Rhodes和Wurlitzer差不多),一个主要的不同点在于Wurlitzer使用的是簧片(reed)而不是Rhodes那种像音叉一样的东西,这也使得Wurlitzer和Rhodes的声音显著不同,Wurly的声音更加短促且清澈,甚至可以说是音头很锋利,而Rhodes的声音泛音更深,具体……可以去各种音源里自行体会(。-ω-),主要是因为我并不打算为此搬运很多视频,但想在B站搜索一点电钢琴的视频实在是太难了,如果你搜Fender Rhodes还能搜出几个零星视频来,但你搜Wurlitzer返回的有用结果基本等于0。。。

Wurlitzer最出名的是70年代的200/200A型号,除了爵士乐以外,一些添加了过载效果的Wurly还被运用于那个年代的摇滚乐等。虽然风格和Rhodes不同,但和Rhodes一样Wurlitzer也是suitcase造型,外加附送四条钢腿,并且有些型号自带扬声器,而扬声器就位于前面板。不管是Wurlitzer还是Rhodes,它们都是个性独特的出色电钢,它们并没有完全采用传统钢琴的结构,因而也具备了与众不同的声音。

Wurlitzer一款被称之为Butterfly的蝴蝶盖电钢

Wurlitzer 200A,几乎出现在任何的综合音源里的50-70年代出色电钢

组成Wurlitzer电钢的零件

上世纪80年代,YAMAHA也生产过一系列电钢琴(真的电钢琴),即CP系列机电三角钢琴——CP70(73键)/CP80(88键)。YAMAHA的电钢琴主要还是为了解决机械三角钢琴过于庞大难以运输,而体积小的Baby Grand又难以胜任更大场合以及收音麻烦的问题。因此,CP系列尽可能的缩小了腔体体积,没有音板,取而代之的也是琴弦下的拾音器,并且外形也被设计为suitcase箱式,而且可以拆卸分割搬运。总的来说,CP电钢依然是一台传统原理配合拾音放大电路的钢琴,不过CP电钢还配备了EQ调节和效果器,它发出的声音也带有机械钢琴不具备的像是被电路转化后的温暖感。后来随着数码钢琴的诞生,便携问题已经得到解决,而YAMAHA在高品质电钢领域也开始转而设计基于数字技术的静音钢琴和混合钢琴,因此CP系列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在的CP并不是当初的CP),不过YAMAHA把CP电钢的声音收录进了自家音源中。另外同一时期,另一家日本钢琴厂商KAWAI也生产过机电式钢琴。

YAMAHA CP70

1964年,德国HOHNER公司推出了一款名叫Clavinet的键盘乐器。Clavinet并不是电·“钢琴”,它的原型是Clavichord,一种室内用击弦古钢琴(注意区别于Harpsichord,拨弦古钢琴),就像上面的电·钢琴一样Clavinet是机电式的古钢琴,你可以称它为电·古钢琴,或者,它就叫Clavinet,简称Clavi。古代的Clavichord因为声音太小,只能拿来练习用,而音乐厅之类的场合使用的都是体积更大的Harpsichord古代拨弦钢琴。Clavinet依靠放大电路和扬声器解决了Clavichord扩声的问题,通常版的Clavinet都是五个八度60键的型号。这一时期的艺术家还找到了Clavinet特别的用法,他们把Clavinet配合哇音踏板使用,广泛应用于当时的funk音乐中(现在也是)。

Clavichord

Harpsichord

Clavinet D6的调节选项

YAMAHA在1983年发布了DX7合成器,之后又在1986年先后发布了DX7-II和DX7S。DX7是世界上首批支持MIDI标准的合成器之一,它影响了一整代的音乐制作,80-90年代的音乐中都留有DX7的烙印。DX7中有很多资历深厚的音色,其中的E.Piano便是一种,它的原型应该是Rhodes,但它并不完全像是Tine EP,FM合成赋予了这种声音带有metallic的风格,比如,下面这两段的对比。另外事实上原版DX7和DX7S、DX7-II也是有区别的,可能是由于原版DX7使用的是12-bit DAC的缘故,它的声音听起来都有点Lo-Fi的感觉,被人误以为是更温暖。。。而后来的DX7由于使用了16-bit DAC,声音上更加的sharp、明亮。

FM电钢在流行歌曲中运用得实在太多,如果你想听更多FM电钢的声音,我想到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大概就是……张信哲吧??因为他几乎所有的歌都是那种伴奏(。-ω-)。。。


现代的数码钢琴一般都被设计为便携式,或者仿spinet的小型立式,upright立式和grand三角钢琴形式。不过也有极少数个例,比如waldorf(对,就是那个定义了波表合成,因MicroWave而闻名的德国合成器制造商)曾在多年前莫名其妙的推出过一款基于物理建模的仿古电钢,就是以电钢琴为主的仿古造型数码电钢琴,KORG也曾推出过带有真空管前级电路的复古舞台电钢。

Waldorf ZARENBOURG 仿古电钢琴,被设计成suitcase式并配备四条钢腿

Crumar Seven仿古电钢琴,被评为综合了以上所有电钢琴总和,再加上采样钢琴引擎的一款现代上佳量产物

带有真空管的KORG SV-2

本来写到这就完成了,不过既然都已经写了8000字了,那就顺便再简单介绍一句电风琴吧。

电风琴有很多种,包括历史上演化出来的各种类型,不好用一个词来概括,但首先可以明确肯定的一点:这里说的风琴,不管是机电的、电子的还是数码的,都和管风琴没关系。风琴这个词就好象在说“海洋动物”,��鱼和��贝类都是海洋生物,但除了都生活在海里以外,就,就没什么共同点。


最早脱离建筑,不需要鼓风,也没有簧片的机电式风琴,可能在电气工业革命的初期就出现了。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出现了一种被称为Tonewheel(音轮)的electro-mechanical机电式风琴,直到今天,这种风琴依然在被通过各种形式进行emulate以求还原;

再到后来,电气行业的发展衍生了真空管电路的Electronic Console Organ,以及用于家用的Electronic Spinet Organ,但是真空管在那时还需要预热的糟糕特性最终让这种风琴在后来的晶体管革命中被更小巧、发热量更低的Transistor Organ——晶体管风琴取代了,在意大利和英国,晶体管风琴中诞生了影响了众多音乐流派的资历深厚历史型号,晶体管电路的出现也使得电子风琴得以变得小巧便携,舞台艺术家开始热衷于这类乐器,它们被按照形式统称为Combo Organ(暂译为组合风琴);最终,数字电路和高性能DSP芯片的出现让更精细的仿真得以实现,今天的Combo Organ都已经是数字形式的了。

在历史上出现过的众多电风琴中,HAMMOND B-3 Tonewheel Organ、KORG CX-3 Clonewheel Organ、VOX Continental Transistor Organ、Farfisa Compact Transistor Organ成为了最出色的型号被载入史册,现如今你可以在各种类型的音源以及舞台风琴中找到它们的声音。

出色的FARFISA

HAMMOND风琴是这其中最出名的,早在1930s,HAMMOND公司就推出了这种console式的音轮风琴,与之匹配的是随后出现的一种被称为Leslie的旋转扬声器(Rotary Speaker,一种带有机械旋转装置和电子管放大的扬声器),关于Tonewheel和Leslie箱体……还是不细讲了。简单地说,B-3风琴拥有丰富的特性(主要是旋转扬声器赋予的,比如转速的快慢、Vibrato-Tremolo、Leakage漏音等等,当然还有模仿风琴冲击性音头的percussion效果),配合Rotary Speaker的多普勒效应产生的特别空间感,让它在有限的体积里仿佛有了剧院风琴一般强大的声场。虽然和以前的建筑式风琴没什么关系,但它同样经常被应用于教堂、剧院等场所,多用于演奏Gospel福音音乐,同时爵士乐手也发现了它的特性,将它广泛地运用在随后的爵士乐流派中。由于B-3的特性众多,本身又是通过不同频率的正弦波混合产生可变的声音(具体不细说,不过你可以看看每一组9个音栓下面的分数表示,还有区别每个音栓的“棕棕白白黑白黑黑白”颜色来大概推测一下原理),所以现代的数码风琴和软音源在复刻Tonewheel Organ时,不得不采取物理建模的方式来进行仿真,特别是还要结合Leslie箱体的效果。

后来的模仿者中,大多都不能还原Tonewheel Organ的独特之处,不过60年代时,来自英国的VOX推出的Continental小型便携式风琴,虽然声音上一点也不像HAMMOND,但却被那个年代的摇滚乐手发掘,成为了另一款载入史册的出色。对,VOX历史上不止有AC30 Cabinet,VOX还有晶体管风琴!Continental是应用了晶体管电路发声的电子风琴,但它并不是数码风琴。Continental的声音非常的燥,泛音不强也没有什么空间感,但却意外地可以融入到摇滚音乐中。同一时代,来自意大利的Farfisa也推出了Compact系列晶体管风琴,这两款风琴后来几乎成了诸如摇滚和雷鬼(Reggae)乐手最常见的配置。

KORG在2017年复刻了数字版的VOX Continental

也有模仿Tonewheel比较像的,比如80年代的KORG CX-3和同时期意大利CRUMAR推出的风琴,后来这类模仿者被称之为Clonewheel。90年代以后,传统的电子和机电式风琴被更便于携带上舞台并且更稳定的数字风琴取代。今天,建模技术已经可以让计算机或数字风琴很好的模拟以前的那些出色型号的特征了。

HAMMOND B-3 —— Electric Tonewheel Organ w/ Leslie Rotary Speaker


KORG CX-3(1980s) —— Electronic Clonewheel Organ


VOX Continental(1960s) —— Electronic Transistor Combo Organ


FARFISA Compact —— Electronic Transistor Combo Organ


CRUMAR MOJO —— Digital Combo Organ

NORD C2D —— Digital Combo Organ

VISCOUNT Legend—— Digital Combo Organ

↑但这根本就不是风琴↑

风琴的应用更为广泛,几乎所有的流派中都会出现风琴的声音(指上述这些风琴,并不是指管风琴或剧院风琴),特别是由于风琴的特性使得它的声音可以和谐的融入到和声中去,基本上,如果一定要乐队给键盘手找件事做,那他不是在拿弦乐铺底就是在拿风琴铺底。。。

终于可以收尾了……

总之,不管是电钢琴还是电风琴,它们都是音乐历史上一类独特的存在;即使在今天,这些出色的事物也并没有离我们远去,只不过多数时候是换了种方式存在而已。如果了解它们的话,那你会发现今天的音乐中,依然到处存在它们的影子。我已经不知道写什么好了,最后还是用一段视频结尾吧,因为不可能一次性集结那么多真正的Vintage EP,不过这个UVI WORKSTATION里的ELECTRIC KEYSUITE已经囊括了大部分的资历深厚历史型号,所以看完这个大概可以对它们的个性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吧。。。大概

我这个算不算中文全网靠前篇大概细致一点地介绍电钢琴简史的文章啊?(。ω-) 啊??
分享到:
栏目热文
  • 行业
  • 评测
  • 技术
  • 下载
  • 翻唱
最新商品
最新套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