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平资讯都知道
关注我们 登录 | 注册

KTV历史由来及KTV音响设备配置漫谈!(上)

摘自:音响行业门户|2014-03-08 16:50|作者:音响行业门户

文章摘要:

根据某招聘公司对3000多名职场人的职场人夜生活调查结果显示,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文化生活的丰富,能够给人们提供的休闲娱乐场所也越来越多------酒吧、KTV、影院、剧院、健身中心等等,在这么多的选择中,KTV以46%的选择率排名各大场所之首,看来引吭高歌一曲仍是职场人夜生活的主要形式。 

据2009-2010年中国KTV市场消费者群体及消费动机分析结果显示,KTV消费群体和场所可以分为三类:一、以学生或刚参加工作的人为主的量贩式KTV;二、以白领休闲娱乐、亲朋聚会为主的Party式KTV三、以商务应酬为主的夜总会式KTV。这些消费者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一、年轻时尚,喜欢新鲜事物;二、独具个性,追求高质量生活;三、收入偏高,是消费的中坚力量;四、受教育程度高,接受能力强,品牌忠诚度高。

然而,很多消费者知道如何唱出好听的歌,却不少人对KTV的由来了解甚少。KTV是如何在大陆生根发芽,又是如何发展壮大,KTV里面的音响到底是如何设置才能达到想要的音效效果呢?下面编者就向大家进行全面的阐述。

KTV的历史由来和发展

KTV就是Karaoke(卡拉ok)TV的简称,一般认为是由日本传入港台,继而"横扫"整个中国大陆,于20世纪90年代风靡两岸三地。

中国以前根本没有什么像样的娱乐生活,当时的年轻人都留着鸭尾巴式的长头发,穿着喇叭裤扫大街,手里还拎着一般的录音机,然后三五一群的找个角落跳迪斯科。自从十多年前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尤其自台湾开放探亲以来,西风、港风、台风渐染中国大地,台港的流行文化袭卷中国,不但影剧、流行歌曲,早已"反攻大陆",深入人心,而且许多港台的娱乐形式,也进驻大陆,成为当地人们的生活要件,卡拉OK就是其中翘楚。早期的卡拉OK没有MTV画面,没有跳动的字幕让人掌握节拍,更重要的是,所有客人在同一营业大厅中,依桌号轮流上台,执握现场或唯二(对唱或合唱)的麦克风。

而渐渐地,随着大陆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尤其是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娱乐放松需求的激升,过去开放式的卡拉OK被布满大街的KTV取而代之。KTV包房的私密性使得人类的自我意识得到空前的释放,每个人都想"秀"上一把,含蓄矜持的中国老百姓也迸发出了如此的热情。 

KTV迅速地取代传统卡拉OK,自然有其有利条件。首先,MTV与卡拉OK的结合,可以让一般人跟上音乐节奏,不致因抓不到前奏、间奏的结束点,在台上发呆,也免于节拍错误,荒腔走板的尴尬。其次,包厢的设计让一些原本羞于在大庭广众之前"演唱献艺"的顾客,因为听众的范围减缩成朋友圈,于是在开头的装模作样,故作没兴趣状之后,也跟着抢麦克风,唱个不停。当然,因为改为包厢,麦克风的「竞争者」锐减,点唱率大幅提高,也是吸引客人的地方。

这种消费形态的改变,事实上是一种文化形态的改变。传统卡拉OK的风靡,在于它满足了非职业歌手的表演欲望。改变了由职业演员表演给顾客观看的模式,反而是由顾客花钱去得到表演的机会。然而,由于表演的公开性,国人特有的含蓄性格,使得许多有表演欲的人望而却步。KTV包房的出现成为了这种状况的转折点,它将公共空间转化为私人空间,解除了许多人内心羞怯腼腆的顾忌,在熟悉的家人朋友面前,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里尽情地放声歌唱,放飞自己的心情。其次,人数的减少和设备的改进使得人们获得更多的的演唱机会,也提供了更简易的演唱形式(画面、字幕)。KTV以它的简易化和私密化,迅速得到社会普遍的喜爱。

随着KTV市场的不断成熟,以及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KTV市场在无形中进行了市场细分。顺应市场需求的量贩式KTV应时而生,它凭借着高品质的服务、优良的硬件环境、灵活的价位经营、文明健康的新面貌,受到了社会各阶层消费者的欢迎,特别是广大工薪阶层。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注册登记的各类歌厅有上百万家;上海仅量贩式KTV就有三千多家。据业内人士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现在已经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KTV娱乐业在未来的3至5年还将处于高速成长期期。

分享到:
栏目热文
  • 行业
  • 评测
  • 技术
  • 下载
  • 翻唱
最新商品
最新套装
相关产品
热卖促销